位置:首页>> 书法字帖>> 明朝书法

明董其昌论画

作者:董其昌 行书
2024-03-23 18:56:54

品名:明董其昌论画册
分类:法书
作者:董其昌;Dong Qichang
书体:行书
数量:一册:二十开(本幅二十开二十幅)
语言:汉文
释文:(第一则)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有(疑脱在字)肌体之外者。今人看古迹。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次及事实。殊非赏鉴之法也。米元章谓好事家。与赏鉴家。自是两等。家多资力。贪名好胜。遇物收置。不过听声。此谓好事。若赏鉴。则天资高明。多阅传录。或自能画。或深画意。每得一图。终日宝玩。如对古人。虽声色之奉。不能夺也。看画之法。不可一途而取。古人命意立迹。各有其道。岂拘以所见。绳律古人之意哉。灯下不可看画。醉余酒边。亦不可看画。卷舒不得其法。最为害物。(第二则)收画之法。道释为上。盖古人用工于此。欲览者生敬慕爱礼之意。其次人物。可为鉴戒。其次山水。有无穷之趣。其次花草。其次画马。可以阅神骏。若仕女番族。虽精妙。非文房所可玩者。此元章之论也。今人收画。多贵古而贱近。且如山水花鸟。宋之数人。超越往昔。但取其神妙。勿论世代可也。只如本朝赵子昂。金国王子端。宋南渡二百年间无此作。元章收晋六朝唐五代画至多。在宋朝名笔。亦收置称赏。若以世代远近。不看画之妙否。非真知者也。(第三则)米芾元章。天资高迈。书法入神。宣和立书画学。擢为博士。初见徽宗。进所画楚山清晓图。大称旨。复命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炤耀皇宋万古。徽宗潜立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综观称赏。元章再拜。求索所用端砚。因就赐。元章喜拜。置之怀中。墨汁淋漓朝服。帝大笑而罢。其为豪放类若此。作画善写古贤像。山水其源出董源。天真发露。怪怪奇奇。枯木松石。时出新意。然传世不多。其子友仁。字元晖。能传家学。作山水清致可掬。亦略变其尊人所为。成一家法。烟云变灭。林泉点缀。生意无穷。平生亦珍重。不曾易予人。当时翟耆年有诗云。善画无根树。能描朦董山。如今身贵也。不肯与人间。其为世贵重如此。余平生凡收数卷。散失不存。今但有一横批纸画。上题数百字。全师董源。真元晖第一品也。其弟友知。亦善画能书。元章云。幼儿友知代吾名书碑。及年大字更无辨。门下许侍郎尤爱其小楷。云每示简。可使令嗣书。谓友知也。(第四则)米南宫。襄阳人。自言从潇湘得画境。已隐京口南徐。江上诸山。绝类三湘奇境。墨戏长卷。今在余家。余洞庭观秋湖暮云良然。因大悟米家山法。(第五则)米元晖自谓墨戏。足正千古画史谬习。虽右丞亦在诋诃。致有巨眼。余以意为之。聊与高彦敬上下。非能米家父子之变也。(第六则)杜东原先生尝云。绘画之事。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恍惚变幻。象其物宜。足以启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晋唐之人。以为玩物适情。无所关系。若曰黼黻皇猷。弥纶治具。至于图史。以存鉴戒。岂无所关系哉。陈后山云。晚知诗画真有得。却悔岁月来无多。亦此意也。(第七则)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第八则)元季四大家。浙人居其三。王叔明湖州人。黄子久衢州人。吴仲圭武塘人。惟倪元镇无锡人耳。江山灵气。盛衰故有时。国朝名士。仅仅戴进为武林人。已有浙派之目。不知赵吴兴亦浙人。若浙派日就澌灭。不当以甜斜俗赖者。系之彼中也。(第九则)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第十则)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米虎儿谓王维画。见之最多。皆如刻画。不足学也。惟以云山为墨戏。此语似偏。然山水中当著意生云。不可用粉染。当以墨渍出。令如气蒸。冉冉欲堕。乃可称生动之韵。(第十一则)今人观画。不知六法。开卷便加称赏。或问其妙处。则不知所答。皆是平昔偶尔看熟。或附会一时。不知其缘。深可鄙笑。丙辰(西元一六一六年)仲秋。董其昌书。

藏品尺寸(公分):27x30;

明董其昌论画
明董其昌论画
明董其昌论画
明董其昌论画
明董其昌论画
明董其昌论画
明董其昌论画
明董其昌论画
明董其昌论画
明董其昌论画

标签:董其昌,法书
纠错

猜你喜欢

明董其昌论画 字帖网 m.zitie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