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行楷《云林画谱册》
作者:倪瓒 行楷
2025-04-29 10:09:55
倪瓒行楷《云林画谱册》
本资料扫描自《倪瓒课徒手稿精选》(江西美术出版社 王一飞 郭晓芳编)之《画谱册》,共20页。
释文:
(一)柳条梓叶
二树势若戈戟,大者为将,小者为佐,将佐得宜,行伍整齐,画理自得矣。若专讲士气,非初学入门之道也。
(二)大小树间竹
大树笔弱,欲其嫩也。小树笔老,欲其古也。大为正面,小为侧本,初学者不可不知。画树须间以竹,不必太工。但看晴树则配以晴竹,此竹上挺者是也。
(三)新枝枯干雨竹
此为蟹爪,大者为老树新枝,小者为经霜枯干,竹叶下垂,乃雨后之景。写竹切不可求精,精则便有工气。余尝写竹树,而观者问余为何树,余为一笑,并图于后,不可法也。
(四)树正面反面折竹
所谓疏者不厌其为疏,密者不厌其为密,浓者不厌其为浓,淡者不厌其为淡,始见天真。用笔遒劲,乃是得法。二树俱一面,一正一反,布置时自当夹杂,亦要随景斟酌,清雅自胜,春则墨叶浓而稠,夏则密而郁,秋则疏,冬则落。
(五)松老嫩正反
松最易工致,最难士气,必须率略而成,少分老嫩正反,虽极省笔,而天真自得,逸趣自多。庸人多不取,大雅自不弃,勖之勖之。
(六)半壁佐远山
丈山尺树,古人不易之论也。今人画树尺许,山不满尺,甚非画理。惟远山亦通,若近山则当写残山半壁,庶几相称,此半壁而以远山相佐者也。
(七)两石各皴法
凡写石不可用钩法,钩则板,随手写去,似石而已。要古朴,须少皴;要秀丽,须多染。石脚可写小石为佐,随地坡广窄为之,用墨浓淡正反寓焉。石纹内用点苔,不可多皴。二石上秀下朴,取其长,弃其短,毋自执一皴法。古人专用斧劈、丁香、马齿等法,今人不能,乃云古法有俗工气,故专师李唐披麻法。学而不能,是为两失。余二石杂用古今,尔自体认。
(八)披麻皴二石颗石
二石专用披麻,略涉古法,虽不尽善,仿而为之,正合时尚。后幅颗石大小,俱时尚,或点缀,或佐以野竹,随意为之。
(九)两山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常谈也,画理岂余所当言哉。余甥华子文有志学画,问理于余。余命往问王叔明,叔明乃文敏外孙,得诸外祖者必富也。子文必欲余言,且逼图谱,以至情不可辞,少图数幅与之。先写以树,树为画中之首耳。次写以石,石为画中之体耳。竹为画之馀,画竟而兴致未已,则写竹叶一二枝,亦足以助画景,景界既定,而树木萧疏,虽多写竹不妨也。若点缀直须看石皴阴暗处,稀稀轻点,若夏山秋树,密点不妨,但求有理有趣可也。树上藤萝,不必写藤,只用重点,即似有藤,一写藤便有俗工气也。如树梢垂萝,不是垂萝,余里中有梓树,至秋冬叶落后,惟存馀荚下垂,余喜之,故写梓树,每以笔下直数条,似萝倒挂耳。若要茅屋,任意于空隙处写一椽,不可多写,多则不见清逸耳。亭屋非竹,则小树为护,始见不孤。至正十年八月十五日,沧州叟写,并论。


猜你喜欢
民国吴昌硕篆书八言联
2022-07-29 02:47:54明陆一岳诸体篆书册 碧落篆
2021-12-16 07:40:29淳化祖帖(六) 晋王羲之噉豆帖
2023-04-26 14:39:51宋搨临江帖(四) 晋王羲之龙保帖
2023-11-08 06:05:43王羲之草书《七月帖》
2025-03-13 13:01:58张祖翼隶书《奚冈传》墨拓
2025-03-19 09:59:34八段锦 无款背后七颠百病消
2024-12-29 04:58:14三希堂法帖(十六) 宋刘焘尺牍
2023-07-19 17:36:28王宠草书《夜燕石湖草堂等诗册》
2025-04-14 15:59:41民国于右任行楷诸葛武侯传节句
2021-09-30 18: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