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书法字帖>> 清朝书法

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

作者:刘墉 行草
2022-07-24 16:17:21

品名: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卷
分类:法书
作者:刘墉
书体:行草书
数量:一卷
语言:汉文
释文:缮性。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汩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义明而物亲。忠也。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遍行。则天下乱矣。彼正而蒙己德。德则不冒。冒则物必失其性也。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当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逮德下衰。及燧人伏戏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浇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上二字点去)人何由兴乎道(点去)世。亦何由兴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不见也。非闭其言不弗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乎天下。则返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古之行身者。不以辨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矣。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不乐未乐。未尝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藏品尺寸(公分):17.6x262.4;全幅:24x283.9;

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
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
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
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
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
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
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
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
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
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

标签:刘墉,法书
纠错

猜你喜欢

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 字帖网 m.zitie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