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行草《鸭头丸帖》
作者:王献之 行草
2025-03-06 13:08:18
【释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鸭头丸帖,行草,摹本。王献之书。绢本,纵二六·一厘米,横二六·九厘米。二行,十字。
《鸭头丸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迹。因帖首“鸭头丸”二字而得名。幅内有北宋徽宗内府“政和”、“宣和”印及朱文双龙小印。骑缝处钤有元文宗“天历之宝”印。并有元天历三年(1320)正月十二日虞集奉敕跋记,云:“敕赐柯九思”。杨守敬《激素飞清阁平帖记》:“明时藏吴廷家,刻《余清斋》。有“宣和”、“绍兴”、“天历”印,及宋高宗赞。元天历三年正月十二日敕赐柯九思,此书遂转落人间。前人亦有谓此为右军书者。细审之,自是大令之笔,与《中秋帖》貌异而中同也。” 此帖为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是他行草的代表作。起首是寻常应答,故运笔稍缓,似行书。后半部分笔底渐活,运笔渐快,行笔流畅灵动,更接近草书,欲与朋友晤谈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姜夔《读书谱》说:“自唐以前多是独草,不过两字属连。……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此帖虽是行草,却严格遵守草书法度,除“不佳”、“当与”两字属连外,余皆独立。其点画处皆重而浓,非点画处皆细而枯,如“丸”字之钩点间细若游丝,既有引带之功用,又主次分明,突出了字形笔画。此帖用墨枯润有致,全帖两句话,蘸墨二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的自然变化。
此帖虽寥寥两行,却清晰地显示出小王书法的强烈个性。在晋人超脱俊逸的时代基调上,小王的书法更有一种纵逸奔放的气势,潇洒风流的神韵。他的这种流贯倾泻式的章法,在晋人行草中显得新颖独特,成为表现他奔放气势的最适宜的形式。把此帖与大王的墨迹相比较,可以看出小王较大王行笔快,理性的束缚相比之下减弱,而情感在线条运动中起着更大的导引作用。
此系唐代模本,行草书二行十五字,内容为王献之写给亲朋的短札。行笔流畅舒展,结体妍美质朴。笔迹转折清晰,起落分明,气脉相连,系王献之“极草纵之致”,变通古法,于神驰之际寄兴于万象、潜心于笔端的真趣流露。帖上有元虞集题记,钤有北宋"政和"、"宣和"、双龙,"政""和"、"宣""和"连珠等朱文印记,元"天历之宝"朱文印记,明"典礼纪察司印"朱文半印。帖后有北宋柳充、杜昱观款,南宋赵构(高宗)题赞,明王肯堂、董其昌等题跋。曾经北宋宣和内府、南宋绍兴内府,元天历内府、柯九思,明内府、吴用卿等鉴藏。
此墨迹最初刻本见於《淳化阎帖》卷十,后入刻《大观帖》、《玉烟堂》、《宝贤堂》、《绛帖》、《余清斋》、《眉寿堂》等帖。《宣和书谱》卷第十六王献之行书目录有《鸭头丸帖》帖目,当为最初之著录。


猜你喜欢
三希堂法帖(二十八) 明丰熙书跋帖
2023-07-06 14:20:31清王翚恽寿平合笔山水 层崖修樾
2024-03-27 23:52:18宋人法书(三) 宋朱敦儒书尺牍
2023-10-26 20:26:37民国孙鸿观瀑图并行书成扇
2023-02-13 10:13:56民国王震柏寿
2024-10-09 01:54:52宋拓大观帖(六) 晋王羲之定听帖
2021-11-06 11:50:51清刘墉行书仇远诗序
2021-02-13 20:27:23唐韩宝才墓志墨拓本
2021-12-07 00:35:41明文征明四体千文 隶书
2023-04-15 01:19:53清王原祁云山无尽图
2024-12-09 08: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