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书法字帖>> 明朝书法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作者:文徵明 行书
2024-08-20 11:39:10

文徵明 《天平山诗卷》,纸本行书, 58.7×832.5cm, 南京博物院藏。

释文:

不教尘负踏青游,出郭聊为笑一谋。新水已堪浮艇子,好山无赖上眉头。风撩髩(鬓)影春衫薄,树罨溪阴翠幄稠。一坞桃花偏入意,江村桥畔小延留。 舟行欲尽有人家,记得横桥是上沙。南望风烟随鸟没,西来墟落带山斜。暖催新绿初归柳,水映酣红忽见花。残酒未醒春困剧,汲溪聊试雨前茶。 十里扶舆渡野塘,旋穿松峤入苍苍。风吹麦叶平畴乱,日炙草花村路香。春色酿晴供乐事,岩光摇翠落飞觞。清忙刚被山灵笑,却笑担夫为底忙。
松根小径入天平,共舍蓝舆转翠屏。陟巘试穷千里目,勺泉聊憩半山亭。石凌苍霭相离立,树匝晴烟不断
青。 落日英贤呼不得,荒祠乔木有仪刑。

款识:嘉靖甲辰二月望,同诸友登天平,饮白云亭,次第得诗四首。时壬子春日,重录于子传雲卧堂。徵明。

钤印:徵明(白)、真山(朱)

文徵明才华卓著,在诗、书、画三个方面的成就都很突出,然而他的诗文及其他方面的才华为其书画盛名所掩盖。正因为其在诗文上的学养,才使得文徵明在书画方面风格突出,主要表现为“润”“清”“雅”三字奠定了其在“吴门书派”乃至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

天平山,位于苏州府西二十里,文徵明与祝允明、唐寅等友人曾多次登临,并有诗文和书作传世。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二月望日,正逢初春时节,文徵明与诸好友共登天平山,饮白云亭,兴之所至,次第得诗四首。八年之后的嘉靖三十一年壬子(1552)春天,在陆师道书斋云卧堂,或许是明媚的春光勾起了他的回忆,或许是陆师道等人索书指定内容,文徵明用大行书重新书写了此四首天平山诗,故成眼前此卷。此时文徵明已年过八旬,但作品笔力雄健,通篇酣畅淋漓,文书俱佳,意随文生,真可谓其大字行书的典范之作。

【资料来源】“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特展(南京博物院 2024.5.18-2024.8.18)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标签: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纠错

猜你喜欢

文徵明行书《天平山诗卷》 字帖网 m.zitie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