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摩崖石刻
作者:颜真卿 楷书
2024-09-17 10:37:23
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摩崖石刻,唐宝应元年(762年)五月十六日镌刻。自撰,楷书,字大三寸,为颜真卿53岁所作。刻于四川新政镇嘉陵江西岸离堆山上。原碑大小失记,已碎为五石,存40余字。书法雄健清劲。为颜氏中年重要书迹之一。传世拓本以“未水虚”三字未损者为旧。拓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离堆为山名,在新政县之南数千步处,峻然卓立于嘉陵江西岸,因不与众山相连,故名“离堆”。颜真卿任刑部侍即期间,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因上疏忤旨,被谪贬为蓬州(今仪陇大寅乡)长史。他入蜀取道嘉陵江去蓬州赴任,途径新镇政的鲜于昆弟早年离堆故宅,适逢鲜于仲通之子鲜于昱以成都兵曹取急归觐,两人邂运相遇,同游欢叙。是晚便留宿在离堆山鲜于氏旧居。颜真卿与鲜于仲通、鲜于叔明弟兄俩在京已相识已久,情谊甚笃,当夜回首往事,心潮起伏,感慨万端,乃欣然命笔写下了这篇七百九十言的《鲜于氏离堆记》。文章描写离堆的位置、山势和离堆石堂的形制及周围景色,介绍鲜于仲通其人及颜氏与鲜于氏的通家之谊。
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刻于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初见于宋赵明诚《金石录》,后曾一度失传。至清道光年间郭尚先视学蜀中访得此碑,然仅存五石,五十八字。1978年出土,1979年被四川省文化厅列为四川名碑之一,《鲜于氏离堆记》历尽人间沧桑,字迹几近泯灭。1985年1月8日,仪陇县文管所考古工作组前往发掘清理,重新发现崖刻四块,除第一块早年损毁,第二块字迹全无外,第三块尚存“德、也、然、克、舍、不、倦、尚、未、知、寝、与、食、荐、无、何、州、大、都、度、副、大”22字,第四块尚存“处、置、使、人、忠、贬、邵、阳、太、守、十”11字,第五块尚存“之、欢、奉、以、封、二”6字。共存39字,字径均9厘米左右。碑体所剩之字,雄健浑厚,苍劲典雅,古朴俊逸,神韵盎然,是颜真卿中年时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实物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价值。1994年12月15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将《鲜于氏离堆记》摩崖石刻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此本系五石拓本,甚罕见计存全字四十七字缺半字七,共存五十四字。其中“尚未”之“未”“水者”之“者”又“虚口”之“虚”字皆完好。另有罗振玉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题记两侧。 罗振玉题跋译文:《离堆记》旧拓本,计残石五块,存全字四十七,缺半字七,共存字五十四。今但存残石四,其“处置使人忠贬邰阳太守冬”十一石亡矣。郭尚先先生《芳竖馆提拔》言:此记存四十四字,知此记嘉道以来一失去一石矣。此五石尚在于。当石干嘉时拓本,可宝也,丁未六月寒中题记。又今本:‘尚未’之‘未’,‘水者’之‘者’‘虚口江’之‘虚’三字,又有缺失,此本尚完好,寒中又记。
【资料参考】《中国书法全集》-25、26-颜真卿(荣宝斋出版社)
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清代拓本,纸本,册页装,一册一函。35×22厘米


猜你喜欢
日本松下乌石草书《侠者帖》
2025-03-04 13:55:07民国于右任行书五言联
2023-07-24 03:22:39宋元明集绘 明文嘉秋江晚渡
2022-10-30 15:53:53明人画扇(亨) 明王谷祥月桂芝兰
2025-02-03 08:35:25山水人物泥金箑面 无款山水清晖
2024-10-11 16:13:55清王杰临帖
2023-04-14 00:47:30折扇成扇
2024-08-22 18:13:58明人尺牍 项元汴尺牍
2021-02-17 15:26:16元人杂书 袁桷呈承旨大参相公尺牍
2024-05-16 13:56:18艺林韫古 宋赵士雷锦水双鸳
2023-06-09 11: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