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赵孟頫书禊帖源流
作者:赵孟頫 楷书
2022-10-19 20:41:34
品名:元赵孟頫书禊帖源流卷
分类:法书
作者:赵孟頫
书体:楷书
数量:一卷
语言:汉文
释文:兰亭真迹隐。临本行于世。临本少。石本行于世。石本杂。定武本行于世。何延之记云。右军书此时。乃有神助。及醒后。它日更书数十百本。终无祓禊所书。右军亦自珍爱此书。付子孙传掌。至七代孙智永禅师。永付弟子辩才。太宗求之不得。乃遣监察御史萧翼以计取之。太宗殁。殉葬昭陵。及唐末温韬盗发昭陵。其所藏书皆出。剔取装轴金玉而弃之。于是魏晋以来诸贤墨迹。遂复流落人间。然独兰亭亡矣。前辈之言云尔。又张芸叟云。靖康中有得兰亭真迹者。诣阙献之。半途而京城破。后不知所在。此真迹之本末也。 案刘𫗧传记。与延之不同。刘谓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永所得。太建中献之。隋平陈。或以献晋王。王即炀帝。帝不知宝。僧智果借搨。因不还。果死。弟子辩才得之。太宗见搨本惊喜。使欧阳询求得之。以武德二年入秦王府。高宗以兰亭殉葬太宗。从褚遂良之请也。又前辈谓行间僧字。为徐僧权□缝。吴傅朋家古石本。僧字上又有一察字。当是姚察。如此则刘说似可信。然梁武帝收右军帖二百七十余轴。当时惟言黄庭乐毅告誓。何为不说兰亭。此真迹之异同也。 太宗既得真迹。乃命供奉搨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四人。各搨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如欧阳率更。褚河南(承字衍)庭诲。皆曾临榻。传之本朝者。苏舜元家所藏。褚河南临本也。藏之馆阁。后有崔润甫。李后主。徐铉题者。唐儒臣所临也。藏之邓洵仁家。后归米氏者。诸葛贞所临也。周越所藏者。唐名手传搨本也。苏舜钦。胡承公所藏者。唐粉蜡纸本也。夔顷年亦尝见褚河南临本。但纸墨皆晦。未敢断其真赝。此临本之本末也。 若石刻则有智永临本。见于周越法书菀(按越书菀本作苑)。褚庭诲临本。见于山谷跋。唐勒石本。见于天禧中僧元霭进。唐刻本。在泗州杜氏家。集古录四本。其一流俗所传。其二得于王广渊。其三得于王沂公家。与定州民家本。无豪发之异。其四得于蔡君谟家。自以为尽于此矣。厥后京师别木刻定本。咄咄逼真。成都刻苏氏本。洛阳张景元𣃁地得石本。此本独无僧字。米元章父子自刻板本。号三米兰亭。今诸本皆罕传。而海内妄刻。无虑百本。独定武见重于世耳。此石本之本末也。自昔相传。以定本为欧(缺一阳)率更所临。石晋之乱。契丹自中原辇宝货图书而北。至真定。德光死。遂弃此石。谓之杀胡林本。庆历中。土人李学究者得之。不以示人。韩忠献守定武。李生以墨本献公。公坚索之。生乃瘗地中。别刻本以献。李死。其子乃出石散摹售人。每本须钱千。好事者争取之。其后李氏子负官缗。无从取偿。宋景文为定帅。乃以公帑金代输。而取石匣藏库中。非贵游不可得也。熙宁中。薛师正出牧。其子绍彭。又刻副本易之。以归长安。斵损湍流带右天五字以惑人。碑目云。斵损再刻以为识。殊有典刑。予尝得损本较之。字差肥。而刻画明白。此说信矣。大观间。诏取薛氏所藏石。龛置宣和殿内。丙午寇至。与岐阳石鼓俱载而北矣。或云。尝置艮岳玛瑙亭。乱后。宗汝霖居守东都。得之。以献思陵。维扬南渡。仓卒失之。后向子固帅淮南。密旨搜访。冥索不获。此定本之本末也。 王性之云。庆历中。宋景文帅定武。有游士携此石死于营妓家。乐营吏孟水清以献。子京爱而不敢有也。留之公帑。又据蔡绦所记。国初有著说者。谓伪吴时。遣内客省使高弼聘于蜀。弼以石本献于孟氏世子。乃右军在时刻于兰亭者。定本即此石也。钱氏末。天下一统。而定定(下定字衍)武富民好事者。厚以金币从会稽取之。及后户绝没官。因置诸定帅便坐壁间。孙次公侍郎帅定日。有旨纳其石禁中。则又刻石而还之壁。或谓石归薛氏。不知雅非古矣。大观初。诏索诸尚方则无有。或谓此石亦殉裕陵矣。乃更取薛氏石入御府。此定本之异同也。 兰亭之说。略备于此矣。今世传定本。虽肥瘦不同。只是一石。但纸有精粗。石有燥湿。墨有浓淡故尔。然有锋芒棱角为上。若五字不损。乃熙丰前本。尤为可宝。或谓石归御府时。薛氏父子意欲取捷。以三重纸拓。既入石有深浅。故字亦肥瘠。此亦一说也。夔尝疑前辈不专尚定本。定本之重。自山谷始。近见刘清卿出学易所藏洛阳𣃁地本。但手大十余字。以定本较之。宛在其下。乃知前辈所见者博矣。嘉泰壬戌(西元一二0二年)八月八日。番昜姜夔尧章。右白石先生兰亭考一卷。予兄德楙有此真迹。野翁自江东抄得。携来京师。且以此帋要予作小楷。予自少小爱作小字。尔来宦游。无复有意兹事。兼北方多风尘。不宜笔研。而客中又乏佳几。此纸虽出高丽。亦非良品。偶今日雨后。风尘少息。拳曲土炕上。据白木小卓。聊复书此。以应野翁之命。孙过庭所谓乖作者也。吴兴赵孟頫识。
藏品尺寸(公分):26x219.5;隔水一:12;隔水二:12;拖尾:26x24.4;隔水三: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