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书法字帖>> 隋唐书法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作者:张从申 行楷
2024-09-04 15:28:09

唐代张从申书法《李玄静碑》,行楷,二玄社原色法帖选46。《李玄靖碑》雄浑壮美,高古苍劲,气势追人,具有篆隶笔意。用笔平正遒婉,圆健浑厚,笔画疏密得当,规整稳定。笔力深沉含蓄,结字开张舒展。

《李玄靖碑》又称为《玄靖先生李含光碑》,全称《唐茅山紫阳观玄静先生碑并序》。唐代宗大历七年八月十四日刻,由柳识撰,张从申书,李阳冰篆额。碑石于大历十二年(777)立在江苏句容县茅山玉晨观,南宋绍兴七年(1137)断裂,明世宗明嘉靖三年(1524)毁于火,字共八百三十五,原碑行数已不可知。《李玄靖碑》记载了唐朝茅山此阳观道士李含光一生行实。

李玄靖(683—769),字含光,本名弘,因避高宗太子李弘讳,故改为李姓。他是神仙道教上清派陶弘景五代传人,颇获玄宗嘉许,是当时朝野上下信徒最多的著名道士。
释文:
唐茅山紫阳观玄静先生碑并序
秘书郎河东柳识撰 大理司直吴郡张从申书 李阳冰篆额
道门华阳亦儒门洙泗,盖玄化振于此也。白日登升,有西汉茅氏兄弟隐景遁化,有东晋许氏一门龙明冲用以阐道风,有梁贞白先生唐玄静先生,开元中,玄宗礼请尊师而问理化,对曰:道德经,君王师也。昔汉文帝行其言,仁寿天下。次问金鼎,对曰:道德,公也。轻举,公中私也。待现其私,圣人存教,若求生侚欲则似系风。上悦,因加元静之称。无何,固以疾辞,东还句曲。先生讳含光,本姓弘,则天讳弘,改为李氏。考孝威州,里号贞隐。先生家本醇儒,晋陵人也。夫性与道妙则真有运无古学者离有得有不外叹驰景而内观驰心不远望,化金而近思,化欲今之学者多见反是若乃得于真理窅然观妙先□征性发明宗元则玄静其人也。年十三辞家奉道端视清受慈向蠢类暗室之中如对君亲时人见之情性皆敛。幼工篆隶,或称过父,一闻此议,终身不书。所撰仙学传记阙遗务载又论三玄异同著真经及本草,音义而皆精详。袪惑穷理,于学如钟,蕴声其后。师事华盖峰司马君去篆宝书倾囊传授,既而目之曰:真玉清之客,抱虚无而行功者与道不穷托幽阜而灭□者于德亦浅,承之自远,宜且救人于是引后学升堂禀玄训也。先生元气不散瑶图虚映达灵已久晦曜为常动非用开静非默闭当吹万之会若得一之初应迹可名常道不可名也。群蒙求我岂劳言说孕育至化虚融物心,心一变至于学,学一变至于道。同*气自来得之不见,所以抠衣而进无有远迩仰范无和茂姿全性者,若秋芳之依层巘,夏潦之会通川也。先生忘情于身而慈于人祯祥屡应视同从象,士庶咨询色授,其意常令章坛闭院,醮火择薪,精微诚敬,率皆此类。曩者*天书继至务欲尊崇及公卿祈请信无虚□□使玄门之中转见真朴特慈俭之宝归羲皇之风至矣哉,我师教也。
大历四年冬十一月,顾谓入室弟子道士韦景昭孟湛然曰:吾将顺化神气恬然若坐忘长德时年八十七。灵云降室,执简如生。据真经斯乃秉化自由仙阶深妙者也。门人等以为醴泉之味,饮者始知我师之道学久方见愿叙真宗以示于后忝曾游道敢述玄风。文曰:
古有强名,元精希夷。黄帝遗之,先生得之。纵心而往,与一相随。真性所容,太元同规。日行仙路,不语到时。人言万灵,我见常姿。玄宗仰止,征就京师。紫极徒贵,白云不知。遐方后学,来往怡怡。空有多门,真精自持。委顿而去,人焉能窥。玄科秘诀,本有冥期。
大历七年八月十四日建。

题签:

张书元静先生碑,旧拓足本,纫之先生藏,张廷济

唐元靖先生广陵李君碑,张司直书

三妙碑

李阳冰篆额:唐玄静先生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标签: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纠错

猜你喜欢

张从申行楷《李玄静碑》 字帖网 m.zitie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