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隶书《熹平石经》
作者:蔡邕 隶书
2024-09-05 10:04:01
熹平石经残石 汉熹十四年( 175年)碑阳高31厘米,宽66厘米;碑阴高33厘米,宽61厘米
1929年河南洛阳故城大郊村出土,1952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东汉熹平四年,议郎蔡邕和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等人,鉴于当时儒家经籍辗转传抄,多生谬弊,乃“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后汉书·蔡邕传》),于是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石经刻制工程。至光和六年告成,历时凡九年。因始于熹平年间,故称《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的书法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因系官方巨制,书丹者自当是如蔡邕一流的国手。试以《周易》经石为例,略作分析。其结体方正,字字中规入矩,一丝不苟,点画布置之匀称工稳,可谓无懈可击。用笔方圆兼备,刚柔相济,端美雄健,雍容典雅,恢宏如宫殿庙堂。梁武帝《书评》云:“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观此可信。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说:“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了最高境界。……石经是两汉书法的总结。”当为的论。近年也有人讥其过于方整,而冠之以“馆阁派”。其实,它整饬而不板刻,静穆而有生气,和明清以来风行的拘谨呆滞的“馆阁”字,不可同日而语。惟其如此,《熹平石经》集汉隶之大成,不但在当时被奉为书法的典范,而且流风所及,至深且远。汉字字体由隶变楷的过渡,《熹平石经》起了桥梁的作用。
标签:东汉,隶书,熹平石经


猜你喜欢
清王际华书乾隆御制抑斋记成扇
2022-08-23 00:18:53伊秉绶隶书《政声韩吏部五言联》
2025-03-29 16:50:27明蓝瑛山水 临倪儹画法
2023-10-14 01:24:09旧榻十七帖 晋王羲之盐井帖
2021-01-26 18:01:43民国王震平林暝色并行书唐诗成扇
2024-05-27 22:09:33徐渭行书《题墨竹图》
2025-03-13 16:48:43无款菊绘册 檀香毬
2021-09-24 03:10:30宋马远小品 桃实
2024-09-24 09:24:15清张师诚跋豳风十二月图说 七月食瓜
2023-01-03 18:19:29旧榻澄清堂帖(二) 晋王羲之前至帖
2023-07-12 23:21:12